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,要救一切相信的!

儒家说“人性本善”,法家说“人性本恶”,圣经如何看人的本性?

福音问答




      “人之初,性本善。性相近,习相远。”儒家重视教育,强调教育的作用,试图用教育改良人。


       法家认为人性本恶,需要用法治管束人,限制人的行为。圣经则向我们揭示,人是善恶二性彼此相争的个体。


善恶二性


       首先,人有善性。神的属性是爱、光、圣、义。人既是按着神的形像造的,就有这些属性,因此,人虽然堕落了,但里面多少仍有一点神的善性。


       其次,人有恶性。人受了蛇的引诱、撒但的欺骗,吃了善恶知识树的果子,罪因而到人的里面,人就构成了罪人,里面有了另外一个性情,叫做恶性。恶性,就是圣经所说人里面的罪。


       罪在人里面叫人不能如愿以偿。没有人愿意贪婪、嫉妒、凶杀,没有人愿意自夸、狂傲、欺诈,没有人愿意暴躁、邪淫、纵欲,没有人愿意怨天、尤人、咒诅。


       但是,“贪、欲、傲、气”这些性情就在人的里面,人无法脱离这些恶性。结果就是恶性与善性相争,亦即中国理学所说的理欲之争。


善恶相争


      《罗马书》七章18至25节保罗说:

      “我也知道在我里头,就是我肉体之中,没有良善。因为立志为善由得我,只是行出来由不得我。故此,我所愿意的善,我反不作;我所不愿意的恶,我倒去作。若我去作所不愿意作的,就不是我的,乃是住在我里头的罪的。


      我觉得有个律,就是我愿意为善的时候,便有恶与我同在。因为按着我里面的意思,我是喜欢神的律;但我觉得肢体中另有个律和我心中的律交战,把我掳去叫我附从那肢体中犯罪的律。


       我真是苦啊!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呢?感谢神!靠着我们主耶稣基督就能脱离了。”


       一面说,我们心思中愿意为善。请问哪一个人不愿意做好事?哪一个人不愿意做好人?


       但问题不是愿不愿意行善,乃是能不能行善。当我们愿意为善时,里面的罪,就是那恶欲,就来把我们掳去。愿意行善,却做出恶;愿意爱人,却恨人。善恶在我们里面交战,最终结局就是失败,就是被掳。


       所以,保罗说他是一个被掳去的人、苦恼的人。要脱离罪,却脱离不了;要胜过罪,却胜不过;要作好,却作不来;想不作恶,却作出来。这,就是人真实的光景。


神是拯救


       人人都愿意爱人,都愿意爱自己的妻子、丈夫,爱自己的父母、儿女,然而却常常发脾气,得罪他们。因为人里面有一个恶在捉弄我们,是自己无法脱离的。


       最后,保罗就发出叹息说:“我是个苦恼的人!谁能救我脱离这取死的身体?”谁能施救呢?谁也不能。自己不能救自己,别人也不能,只有一位能救我们,就是主耶稣。


       所以,保罗说,“感谢神!靠着我们的主耶稣基督!”当主耶稣基督进到我们里面,祂就打碎罪的锁链,赐给我们新的生命,叫我们得着生命之灵的律,胜过并超越罪和死的律,叫我们过新的生活。


       凭着新的生命过新的生活,是能胜过罪、脱离罪的生活,这是基督徒荣耀的释放。盼望所有认识人性的人,能得着这条蒙拯救的路。


       如何把这位主接受进来呢?首先,要承认自己是个有罪的人,然后敞开你的心,打开你的口,呼求主耶稣的名,向祂祷告,请祂进到你的心里,做你的救主,做你的生命。


本站提供的信仰资源均来自网络,版权皆属原创者所有。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,烦请发邮件通知我们,我们会在第一时间核实处理。以马内利。
赞(95) 意见反馈